李国武 教授
手机赌钱平台社会学系教授,硕士生导师,副院长
专业方向:经济社会学,组织社会学
研究兴趣:产业技术创新及扩散、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、金融与社会
教育背景
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,获博士学位
2001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,获硕士学位
199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,获学士学位
工作经历
2004 至今 手机赌钱平台社会学系
2009 - 2010 美国杜克大学亚太研究中心访问学者
科研项目
创新联盟的形成、扩散与治理研究(11CSH060).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,主持。
产业集群中企业间关系的形成、持续和解体研究(06JC840006).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, 主持。
非营利组织理事会的成员构成及其影响因素(2012-2014).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(第44批),主持。
北京共青团组织购买青少年服务项目专题调研(2015-2016).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,主持。
北京市青年社会组织基础情况专题调研(2016-2017).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,主持。
发表论文
李国武.(2019).政府调控下的竞争与合作——中国高速列车的创新体系及其演进.南开学报,第3期,121-137.
李国武.(2019).政治文化如何塑造产业政策——《打造产业政策:铁路时代的美国、英国和法国》评析.社会发展研究,第2期,221-241.
孙力强,李国武.(2019).在京流动青年的住房获得:先赋因素和后致因素的影响.青年研究,第3期,38-46.
李国武,陈姝妤.(2018).参照群体、社会身份与位置考虑.社会学评论,第6期,3-15页.
孙力强,李国武.(2018).社会组织从业青年的职业流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:基于北京市的调研研究.中国青年研究,第9期,78-84.
李国武,王圳杰.(2017).创业者的组织出身与风险投资获得.社会发展研究,第3期,28-52.
孙力强,杜小双,李国武.(2017).结构地位、社会融合与外地户籍青年留京意愿.青年研究,第3期,21-30.
李国武,陈姝妤.(2015).东道国政党政治下的劳资冲突:以中色在赞比亚的遭遇为例.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,第5期,56-63.
李国武.(2014).政府干预、利益联盟与技术标准竞争:以无线局域网为例.社会科学研究,第5期,28-36.
李国武,邓煜平,李雪燕.(2014).地区人口结构与社会组织发展——基于社会需求理论的研究.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,第4期,136-145.
李国武,范远.(2013).地区经济增长中的土地开发:基于1993-2007年省级数据的研究.网上手机赌钱平台学报,第5期.
李国武.(2012).制度约束下的组织间依赖:政府官员在行业协会任职现象分析.江苏行政学院学报,第4期,75-80.
李玲玲,李国武.(2012).激励机制与大学生的志愿行为:基于北京某高校的调查.青少年研究,第4期,43-47.
王勇,李国武.(2012).技术就近扩散与产业空间集聚.网上手机赌钱平台学报,第3期,62-66.
李国武,李玲玲.(2012).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.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,第2期,48-53.
李国武,李玲玲.(2012).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综述.科技进步与对策, 29(22),156-160.
李国武,李璐.(2011).企业间合作关系的理论视角:述评与比较.科学决策,第10期,78-94.
李国武,李璐.(2011).社会需求、资源供给、制度变迁与民间组织发展:基于中国省级经验的研究.社会,31(6),74-102.
李国武.(2011).公共服务领域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研究.科学决策,第7期,31-48.
李国武.(2011).社会组织的省域分布研究.社团管理研究,第9期,37-40.
李国武,侯佳伟.(2011).锦标赛体制与中国省级开发区的增长:基于省级经验的研究.社会,31(2),42-72.
李国武.(2010).重要他人对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影响.青年研究,第5期,1-11.
李国武.(2010).关系嵌入与加工户的合作行为.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,第4期,143-150.
李国武.(2010).组织的网络形式研究:综述与展望.社会,30(3), 199-225.
李国武.(2010).大学生对志愿活动的参与及影响因素.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,19(3),11-18.
王勇,李国武.(2009).论产业集群的地理边界与行政边界.网上手机赌钱平台学报,第2期,62-65.
李国武.(2009).中国省级开发区的区位分布、增长历程与产业定位研究.城市发展研究,第5期,1-6.
李国武.(2008).行业协会的目标置换倾向及其原因分析.江苏行政学院学报,第3期,60-65.
李国武.(2007).产业集群中的行业协会:何以存在和如何形成.社会科学战线,第2期,42-48.
尉建文,李国武,陈云.(2007).私营企业主的关系网络与社会支持.网上手机赌钱平台学报,第8期,74-79.
李国武,苏日嘎拉图(2007).小厂商与大集群:河北清河羊绒产业的发展模式.内蒙古大学学报,第5期,112-116.
李国武.(2006).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关系的研究.网上手机赌钱平台学报,第8期,52-5
李国武.(2006).当前我国补充性社会救助制度的初步评估.江苏行政学院学报,第6期,75-80.
李国武.(2005).原发型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品牌战略.网上手机赌钱平台学报,第9期,52-55.
李国武.(2005).谣言实现的社会机制及对信息的治理.社会,第4期,143-155.
李国武.(2005).对进入实地的社会学反思.江苏行政学院学报,第3期,58-62.
李国武.(2004).命题化理论的研究对象、逻辑关系与前提条件:评科塞对社会冲突的研究方法.江苏行政学院学报,第4期,59-64.
李国武.(2004).一个民间社区组织的成长经验及其面临的问题.城市发展研究,第4期,8-13.
李国武.(2003).后工业社会思潮的神话与预设:与美国学者丹尼尔·贝尔商榷.探索与争鸣,第1期,13-14.
李国武.(2003).影响农村青年进城的微观机制:内蒙古S村青年进城诱因的个案研究.社会,第2期,57-59.
李国武.(2002).反思知识的当代西方理论社会学——一个初步评述的文本.社会,第3期,25-28.
李国武(2019).论姓氏文化发展的时代特点与三重意义.见中华文化促进会挥公文化研究工作委员会(编).家族记忆与社会发展:首届中华张氏文化论坛论文集》(pp.374-381).北京:中国文史出版社.
郭文杰,孙力强,李国武,孙夏男(2016).社会组织从业青年群体研究报告. 见 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(编著).北京青年社会结构变化与共青团工作改革(pp.84-98). 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.
李国武,孙力强(2015).在京草根青年社会组织核心骨干成员调研报告. 见 李伟东(主编).北京社会发展报告(2014-2015)(pp.178-189).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.
李国武(2015). 高铁带动下的向西开放与新疆外向型产业发展. 见甄志宏,高柏(编). 高铁:欧亚经济整合与中国21世纪大战略(pp.242-271). 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.
李国武,张超(2013).资源依赖、政府控制与社会团体理事会领导层的成员构成:基于山东三个县的实证研究.见 徐家良(主编).中国第三部门研究(第5卷,pp.2-26).上海: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.
张惠强,李国武(2012).企业与政府的关系.见 王积超(主编).企业社会学.北京: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.